疾病防治

烟雾病再出血年龄高峰被发现

2018年03月13日12:03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赵继宗与其弟子刘兴炬博士等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国内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再出血风险处于高位,再出血风险会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并且35岁以上患者再出血风险偏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卒中杂志》上。

    近年来,我国烟雾病发病率在上升。烟雾病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烟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虽然国人缺血型烟雾病发病比例高于出血型患者,但脑出血却是烟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再出血率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关键。不过,目前对出血型烟雾病自然病史尚不明确,导致对手术疗效评价存在偏差。

    赵继宗等研究人员总结了北京天坛医院1985年~2007年收治的115名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对34名保守治疗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12年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患者首次出血时的平均年龄为(32岁±8岁),女性高于男性;首次出血类型以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出血为最常见。在随访的34例患者中,有15例累计出现21次脑再出血,其中5例死于再出血,总体再出血率为44.1%。与国外再出血率相比,国内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再出血风险相对处于高位,再出血是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且随着时间延长,患者再出血风险逐渐增加。

    该研究发现,再出血距首次出血的时间间隔分布有两个年段高峰,分别为首次出血后的第5年和第10年。前5年的再出血率为2.6%,10年后的再出血率为7.9%。

    研究还发现,患者出血也有2个年龄高峰,即首次出血高峰在30岁~40岁,再出血年龄高峰在40岁~50岁,这和再出血时间距首次出血的时间间隔分布的两个高峰一致。性别、高血压、首次出血部位、是否有烟雾病家史以及是否合并脑动脉瘤等与再出血无明显相关,而年龄在35岁以上的患者再出血风险明显高于35岁以下患者。

    赵继宗建议,临床医师在做外科干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在评价手术疗效上,参考10年以上的随访评估很有必要。

摘自大众卫生报(湖南)

关于网站|意见反馈|网上投稿|法律声明

主办: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12320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09084406号-3

技术支持: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