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胃癌的危险因素应提防

2018年07月21日12:07

    我国是胃癌大国,发病率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发病人数占据全世界胃癌患者的40%以上。在胃癌的发病人群中,50~80岁是胃癌的发病高峰。因此,长期以来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胃癌只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没必要放在心上。

    事实上,近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胃癌患者整体的发病率在不断下降,然而其中年轻胃癌患者的比例不降反增。从上世纪70年代的占比仅1%多一点,到如今年轻患者占比已经超过了3%。这个数据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防癌的那根“弦”都要绷紧,年轻人也不能放松警惕。

    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任何肿瘤的发生,都有着两方面的原因。得不得癌症,主要看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抗癌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就是促癌因素的不断积累。抗癌因素与促癌因素之间的“此消彼长”,最终导致肿瘤“乘虚而入”。

    胃癌的发生也是如此。人体的抗癌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如果自身有免疫缺陷,免疫力较低,那么就会导致体内抗癌能力降低,从而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携带某些特定基因缺陷的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要较其他人群高,称为胃癌易感性增高。这些基因缺陷通过遗传使得后代也具有了对该肿瘤的易感性,即遗传易感性。例如我们临床上遇到的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就是因为抑癌基因CDH1种系突变而导致的,有家族聚集的现象。

    胃癌的危险因素多和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和饮食相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往往有较为相似的饮食习惯,因此也带来相似的影响。饮食中有致癌物质或膳食不合理,如食用霉变的粮食、霉制食品,过量摄入咸菜、烟熏及腌制鱼肉,以及过多的食盐、亚硝酸盐等都会带来较高的胃癌发病风险。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抽烟等因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除此之外,慢性胃炎或胃部分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低、大量细菌繁殖,或其他低酸情况导致细菌增殖,大量产生亚硝酸盐,也会导致胃癌的高发风险。

应该注意的是,有以下癌前病变的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相当高,应当密切关注自己的胃健康,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与不典型增生;

    (2)腺瘤型息肉;

    (3)恶性贫血胃体显著萎缩的;

    (4)残胃炎。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朱晓东)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关于网站|意见反馈|网上投稿|法律声明

主办: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12320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09084406号-3

技术支持: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