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我国科学家研发新一代HPV疫苗

2019年01月12日14:01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袁全)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对抗宫颈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研发的新一代宫颈癌疫苗有望抵御所有可致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这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

    人乳头瘤病毒(以下简称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目前已经鉴定出的HPV型别超过200种,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至少有18种高危型HPV与99%的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仅次于乳腺癌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由美国药企研制,已上市的九价宫颈癌疫苗,保护范围最广,可预防七种高危型和两种低危型HPV的感染,即大约90%的宫颈癌的发生。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使用类似疫苗进行广泛免疫,是否会引起其他与癌症相关的病毒感染率增加,即导致其余10%的宫颈癌发生。因此,研发保护范围更广的宫颈癌疫苗十分必要。

    现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宫颈癌疫苗,均使用类似于HPV天然病毒颗粒的“类病毒颗粒”作为疫苗抗原。而一种HPV类病毒颗粒只能预防一种HPV型别。如果按照传统方法,为提高预防效果,覆盖更多的病毒种类,就需要持续增加颗粒的种类数量。将会造成疫苗接种剂量大,增加潜在的副反应。

    福建厦门大学的夏宁邵教授团队经过6年的研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研发出一种高效的疫苗,能用较少的类病毒颗粒种类保护更多的HPV病毒型别。他们根据遗传关系,将20种与癌症相关的HPV型别(包括18种高危型和两种低危型)划分为7组,并发现亲缘关系较近的HPV型别在结构上拥有共同的骨架和不同的外在细节形貌特征。

    夏宁邵认为HPV类病毒颗粒和天然病毒颗粒在外形上都可比作一个“球体”。而“球体”表面的纹路、线条、凸起、凹陷等,称为“环区”。不同型别的HPV外在形貌虽然在大体上相似,但在细节上的凸起、线条却有明显的不同。

    夏宁邵说:“正是由于这些环区的不同,导致了每个病毒型别刺激人产生的抗体不能预防其他病毒型别的感染。”于是,研究团队利用新兴的结构疫苗学方法设计了一种复杂的“嵌合类病毒颗粒”。它上面集成了3种型别HPV病毒颗粒(HPV33、HPV58和HPV52)的“环”特征,使之前一个类病毒颗粒只能模拟一种HPV型别的形貌,变成了一个类病毒颗粒能够模拟3种HPV型别的形貌,即一个新“球体”具有此前3个“球体”的特征。这也意味着,一种HPV类病毒颗粒具有同时保护3种HPV病毒型别的功能。果然,之后在小鼠和猴子的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嵌合类病毒颗粒”所提供的免疫效果,与过去“一对一”方法叠加3种类病毒样颗粒所产生的效果相当。

    “我们的研究为开发新一代HPV疫苗开辟了道路。它表明,只需要7种嵌合类病毒颗粒就有可能实现预防20种HPV型别导致的宫颈癌。”夏宁邵说。

    夏宁邵长期从事宫颈癌疫苗的研究。他的团队研制了即将在国内上市的首个国产第一代宫颈癌疫苗。第二代国产九价疫苗也于2017年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摘自大众卫生报(湖南)

关于网站|意见反馈|网上投稿|法律声明

主办: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12320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09084406号-3

技术支持: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