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治冠心病,支架和药物哪个好?

2017年05月21日16:05

    心脏有三根供血血管,任何一支的严重狭窄或堵塞,均会引起人体的不适感,即我们常说的心绞痛症状,如胸骨后疼痛、胸闷、压迫感、乏力,或气不够用、气急,再严重的就是心肌梗死了,可以造成大片心肌组织缺血坏死,导致生命垂危。

    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脏供血,即医学上所谓的血运重建,是治疗的关键环节。目前广泛开展的心脏支架植入或外科医生进行的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即俗称的“搭桥”,目的就是恢复心脏供血,进行血运重建。这种治疗手段挽救了无数严重冠心病患者,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疾病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其治疗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对某一位具体的患者来讲,是否需要植入支架是有明确标准和指征的,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可以相信心脏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医生的判断。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心脏支架的制作工艺和植入技术均已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但是支架又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冠心病患者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比如血管存在弥漫性病变,也就是血管从开口堵到末尾的,支架不适合;多支血管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直径小于2.0 毫米的血管,也不适合支架植入;堵塞不严重的血管,不需要植入支架;植入支架是治疗手段,不适合作为预防手段;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血管,因为管腔太狭窄,也不适合植入支架;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不能耐受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这些情况下,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果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最起码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了。

    心脏血管堵塞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增大、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乏运动等。所以,从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来说,采用药物治疗,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使血管的病变不再加重,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或延缓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可使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及调脂类、抗血小板类、控制血糖的药物等。

    诸多具有活血化瘀疗法的“多靶点”治疗作用的中医中药逐渐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另一种选择。其中,麝香通心滴丸更是在活血化瘀的组方基础上加入名贵中药“熊胆粉”,提出“清脉凉开”的治法治则,使得麝香通心滴丸更适用于“痰热体质”的现代人群。麝香通心滴丸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控脂质代谢、稳定易损板块,可以全程干预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冠心病患者获得更好的转归预后。

    近些年,随着来对一些单味、单体和复方药理机制的研究,对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论依据,相信中医中药能提供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服务于更多患者。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脏科行政副主任解玉水主任医师)

摘自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关于网站|意见反馈|网上投稿|法律声明

主办: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12320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09084406号-3

技术支持: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