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打了疫苗后,又红又肿怎么办?

2019年01月13日16:01

    有的宝宝在打了疫苗后,打针的部位会发生红肿、疼痛或硬结,这算不算疫苗不良反应?该如何处理呢?

    疫苗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或硬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局部的炎症反应、局部过敏和卡介苗引起的反应,我们逐一来讲解。

    局部的炎症反应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通常情况下,适度的炎症反应是对机体有益的,它是人体自动的防御反应,有助于机体消灭细菌、病毒,有利于机体损害的修复。但当炎症反应过激时,则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日常生活中导致炎症的原因多种多样,接种疫苗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打针的过程会对局部组织造成轻微损害,疫苗里含有的抗原和附加成分,这些都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所以疫苗接种后局部发生红肿是比较常见的。

    且为了增强疫苗的效果,很多疫苗会添加吸附剂(如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吸附剂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好的免疫反应,但由于吸附剂被机体吸收较慢,在接种部位存留时间较久,容易导致持续的炎症,进而形成局部硬结。

    局部炎症反应的处理

    疫苗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疼痛一般持续1-2天会自然消失,不会引起不良后果,如果形成硬结,则消散的时间略长,可能会持续数天至数月。

如果局部反应相对较重,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在患处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轻疼痛。用生土豆片敷在红肿、硬结部位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方便又简单。

摘自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

 

关于网站|意见反馈|网上投稿|法律声明

主办: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12320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09084406号-3

技术支持: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