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重视乙肝治疗中干扰素的作用
2016年09月11日10:09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约2.4亿人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达60%,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
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开始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并提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及时接种。获益于乙肝疫苗接种,2006年,我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1%。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仍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尚不可以彻底治愈,许多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国内一项针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需求的调研显示,超过90%的患者渴望通过有效的治疗获得安全停药的机会,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坚持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有63%的患者希望在1至2年内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如今,全球各国指南陆续指向下一阶段治疗目标,尽管措辞上各有不同,选择的指标组合也有差异,但是“停药”、“病毒控制”和“乙肝表面抗原清除”是核心要素。《亚太肝病学会乙型肝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2015年更新)》推荐意见将“停药后持久的应答”(即临床治愈) 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更高追求。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也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并伴有谷丙转氨酶复常和肝脏组织病变改善。
长效干扰素类药物不仅可促进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而且乙肝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是目前实现停药后稳定应答的主要选择。对于初治患者,长效干扰素是各国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
但是,目前乙肝患者口服药停药以后仍会复发,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干扰素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第一,病人可以通过干扰素达到临床治愈;第二,停药以后有些病人可以保持不复发;第三,停药以后有效果的病人,患肝癌的几率可以大大降低。
干扰素一般选转氨酶比较高、病毒载量比较低、表面抗原水平也比较低、尤其是年龄比较轻希望短期内控制病情而不希望长期终生用药的病人。这些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以后观察24周的应答情况,可根据应答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已有的临床数据显示,如果在治疗之前选好优势人群,加上24周的治疗,根据病人表面抗原水平,这些病人如果应答比较好的,比例可以达到50%到60%。如果选择更好的适合人群,也许病人还可以达到乙肝临床治愈。
(作者为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摘自上海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