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接种了卡介苗,就能不得结核病吗?

2018年04月02日17:04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引起不同器官的结核病。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感染结核菌之后多数人并不会发病,细菌潜伏在人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如人体免疫力降低)才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现有17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其中 5%-15%在一生中会发生临床疾病。我国是结核病疾病负担较高的国家之一。

    并且WHO还统计出,2016年全球估计新发结核病1040万,死亡167万。

    不少人会产生一个疑问,接种过卡介苗后,还会得结核病吗?

    卡介苗对肺结核预防效果有限,但仍有必要接种

    1921 年卡介苗首次被用来预防结核病,至今已使用90多年,迄今为止它是唯一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自 1935 年至 1975 年,全球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评价卡介苗对于肺结核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在北美和北欧的疫苗保护率最高(60%-80%),而在热带地区的保护率通常较低甚至没有保护。此外,有研究显示卡介苗并不能防止结核菌的感染,也不能防止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的复燃,而这正是结核菌致病的两种主要方式。

    这样的研究结果说明卡介苗不能有效的预防肺结核病。令人欣慰的是,卡介苗并非一无是处,它的重要作用是能够预防婴幼儿和儿童的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也叫“粟粒性结核病”),效果大约可达80%,而这两种疾病是结核菌感染人体之后导致的非常严重的疾病,极易导致婴幼儿死亡,因此接种卡介苗被视为拯救生命的一种手段。

    此外,接种卡介苗已被证实能有效控制麻风病,并可能防止布鲁里溃疡(溃疡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新疫苗可能会改变目前困境

    由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效果的局限性,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研制新的疫苗。对卡介苗的免疫学缺点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分枝杆菌基因组研究取得的进展,为开发新疫苗奠定了基础。新疫苗的主要目标包括:预防既往未感染过的人群感染,防止潜伏感染的复燃,以及用治疗性疫苗预防结核病的复发。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重组修饰的卡介苗、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

摘自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

关于网站|意见反馈|网上投稿|法律声明

主办: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12320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09084406号-3

技术支持: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