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致盲

2017年07月16日09:0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是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专家介绍,糖尿病起病5年便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年后约有50%的人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年后约有80%~90%的人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非增殖型(NPDR)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非增殖(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对视网膜产生影响的早期阶段。早期阶段视力下降一般不明显,中晚期出现视网膜小片出血,可能引起局部视野缺失,如果病变累及黄斑部,视力将明显下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危害大,可导致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谨记两点,第一,严格控制血糖和血糖波动、血压和血脂,严格禁烟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预防其对视网膜的有害影响。第二,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视网膜病变,根据病情所处阶段采取适当治疗可以延缓视力下降、失明的风险。

    激光光凝治疗是临床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治疗上,往往有这两种情况受阻:一是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医生会推荐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但许多患者认为激光光凝不能提高视力,甚至视力会有所下降、视野缩小,不愿进行治疗或拖延治疗,结果突发玻璃体腔积血,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玻璃体积血遮挡时又无法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二是玻璃体大量积血超过2周无法吸收,医生会推荐行玻璃体切割清除积血。部分患者担心手术费用和风险而坚持药物治疗。

    治疗方面具体来说,重度NPDR和PDR可采取全视网膜光凝以防止或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已形成的新生血管消退,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如有黄斑水肿可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玻璃体积血长时间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特别是黄斑受累时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同时行全视网膜光凝。

    专家强调,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眼部定期随访,定期眼部检查。无明显视网膜病者1年随访1次;轻度NPDR和中度NPDR患者应3至12个月随访1次;重度NPDR患者应1至3个月随访1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副教授谢茂松)

摘自中国新闻网

关于网站|意见反馈|网上投稿|法律声明

主办: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12320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09084406号-3

技术支持: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