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静脉输液 莫忘风险
2017年04月16日12:04相对于口服而言,静脉输液优点是药物直接进入体内,避开了消化系统的影响,能保证体内药物达到预期剂量,但缺点是安全性差。
根据大多数报道,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80%,不乏死亡病例。不良反应是所有药物都有的,而注射剂比口服剂多出那么多的不良反应,其原因是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在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易产生杂质,而且给药时缺少了消化系统的把关,这些杂质也就直接进入了人体。
注射剂最主要的3种杂质主要是内毒素、不溶性微粒、药物本身的化学变化产物。
内毒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一般在细菌死亡后破壁而出,主要引起寒战、发热。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毒力不同,以大肠杆菌产生的为最强。目前,注射剂质量要求中有内毒素含量的限制,但无法检测毒力,所以即使含量合格,但如果毒力强,也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人的体液、也不能被人体分解的直径1N50微米的颗粒,来源广泛,如玻璃、塑料、橡胶等。其危害主要不是急性反应,而是慢性反应。因为其不能被溶解和分解,同时其粒径常大于人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6-8微米),所以可以阻塞毛细血管,并留存于体内,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导致一些慢性炎症如血管炎、肉芽肿。这些慢性炎症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器官如肌肉、皮肤中影响还不大,如果在肺、肾、脑等重要器官中,通过多年积累,后果就比较严重。也就是说,今天滥用注射剂的后果,可能要到数十年后才显现出来。
药物本身的化学变化产物主要是引起过敏反应,最经典的就是青霉素。青霉素本身是小分子,不易引起的过敏,但它不稳定、容易降解,其降解产物可再聚合产生大分子物质,引起过敏。在制药技术好的国家如美国,青霉素已经不需要做皮试了。一般来说,粉针剂的稳定性较水针剂好,这方面问题也就会小一些。
虽然以上这些杂质都有法定的明确含量限制,但这些标准都是针对单个药设定的,而临床上往往是多个药联用,即使单药合格安全,多个药加起来就不一定了。
有人说注射用药起效快,但其实也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快,起效时间与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有关。静脉注射最快1-5分钟药物全进入体内;口服药1-2小时完成吸收过程;肌肉注射0.5-3小时完成吸收过程。静脉滴注时间,人为控制的差异较大,最常见的一瓶250毫升的液体,一般在0.5-2小时内滴完。
由此可见,相对于口服,静脉注射最多快2小时,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最多快1.5小时。平时,对一位普通患者来说,有多少疾病要争取这2小时呢?
为了早起效2小时,就要冒4倍的安全风险,值得吗?如果你没有以下情况:抢救、重危、吞咽障碍、胃肠道吸收能力差、胃肠道不能耐受药物刺激、无相应口服剂型等,最好还是选择口服吧。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药剂科 主任 祝德秋)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